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(农牧)厅(局、委),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,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,广东省农垦总局:
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,加快农业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要求,也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。为加快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,健全化肥农药减量化机制,农业农村部制定了《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》和《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》,现印发给你们,请结合本地实际,细化实施方案,加大工作力度,强化责任落实,有力有序推进,确保取得实效。
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
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2015年开始,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,推动农作物化肥用量持续下降、利用效率不断提高。“十四五”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、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,是促进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关键时期,农业发展进入加快推进绿色转型的新阶段。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统筹兼顾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持续改善环境质量,需要持续推进科学施肥、促进化肥减量增效,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支撑。
一、现状和形势
各地深入推进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,科学施肥理念不断强化,科学施肥技术不断创新,科学施肥措施不断落地,为粮食产量稳定在1.3万亿斤以上、促进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。
一是化肥用量连续下降。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推进测土配方施肥,加快有机肥替代化肥,推广应用微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,农用化肥施用量连续6年保持下降。2021年全国农用化肥施用量5191万吨(折纯)、比2015年减少13.8%。
二是施肥结构更加优化。制定水稻、小-1-麦、玉米、油菜等作物氮肥定额用量,分农时分作物发布科学施肥技术意见,指导科学选肥用肥。氮磷钾施用比例由2015年的1:0.53:0.36调整到1:0.49:0.42,控磷增钾效果明显,复合化率进一步提高。
三是施肥方式不断改进。推广应用高效施肥技术,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保持在90%以上,配方肥占三大粮食作物施肥总量60%以上,盲目施肥和过量施肥现象得到基本遏制。
四是化肥利用率明显提升。实施一批重点项目,推广一批科学施肥模式,2021年我国水稻、小麦、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0%以上,比2015年提高5个百分点。
五是管理机制逐步完善。强化有机肥、微生物肥等新型肥料登记管理,将大量元素水溶肥料等7类肥料由登记改为备案,开展肥料质量监督抽查,加强肥料标准体系建设,引导肥料产业转型升级。
“十四五”时期是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,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新的更大突破,对化肥减量增效提出更高的要求。
一是稳粮保供任务更重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,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,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。推进投入品减量化,既要将不合理的化肥用量减下来,也不能以牺牲产量为代价,减量化工作面临新挑战。
二是绿色发展要求更高。促进资源利用集约化、产业模式生态化、发展方式绿色化,是改善生态环境、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主攻方向,加力推进化肥减量化是必然要求。
三是科学施肥需求更迫切。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,不同区域、不同作物、不同经营主体施肥不均衡还较为突出。化肥品种相对单一、氮肥磷肥不合理使用、中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尚未解决。有机肥资源还田率偏低。面对这些新形势、新要求,必须加大工作力度,采取综合措施,扎实推进化肥减量化工作。
二、总体要求
(一)指导思想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以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、促进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,坚持科研推广管理全行业协同、生产使用评价全链条推进,加快构建现代科学施肥技术体系、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,着力科学施肥、精准施肥、绿色施肥,推进机械施肥、水肥一体、多元替代,加强肥料新产品、新技术、新装备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,促进施肥精准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专业化,实现化肥减量增效和肥料产业高质量发展,为稳粮保供、绿色发展、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。
(二)基本原则
创新驱动,科技支撑。强化创新在化肥减量化中的支撑作用,聚焦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装备,推动科技集成创新,突破一批重大瓶颈问题,推动科学施肥提档升级。
科学施肥,多元替代。坚持因土施肥肥料,推进绿肥种植和秸秆多样化还田,挖掘土壤养分有效性,减少化肥用量。
因地制宜,综合施策。以粮食主产区、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长江经济带、黄河流域等生态治理压力大的区域为重点,针对突出问题,综合运用科技、经济、行政等手段,统筹推进化肥减量化。
创建模式,构建机制。加强技术熟化和集成应用,创建推广一批科学施肥技术模式,积极发展统测统配、智能配肥、代施代管等农化服务,探索构建施肥定额制、台账制等长效机制。
政府引导,整合资源。发挥政府引导作用,强化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,夯实科学施肥公益性基础。充分发挥经营主体的主力作用,撬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,汇聚化肥减量化合力。
(三)目标任务
建立健全以“高产、优质、经济、环保”为导向的现代科学施肥技术体系,完善肥效监测评价体系,探索建立公益性与市场化融合互补的“一主多元”科学施肥推广服务体系,加快构建完备的化肥减量化法规政策、制度标准和工作机制,着力实现“一减三提”。
进一步提高有机肥资源还田量。大力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,有机肥资源得到有效合理还田利用,到2025年有机肥施用面积占比增加5个百分点以上。
进一步提高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。持续推进农户调查、田间试验、制定配方等基础性工作,到2025年全国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%以上。
进一步提高化肥利用率。推广施肥新技术、新产品和新机具,全面提升科学施肥水平,到2025年全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3%。
三、技术路径和区域措施
(一)技术路径
一是“精”,精准施肥减量增效。夯实施肥情况调查、营养诊断、田间试验等测土配方施肥基础,精准制定发布肥料配方信息,提高配方肥、专用肥施用比例,减少不合理养分投入。二是“调”,调优结构减量增效。加大绿色技术和投入品的研发推广力度,优化氮、磷、钾配比,调整养分形态配合,促进高效吸收。针对性补施中量和微量元素,减轻缺素症状。引导肥料产品优化升级,大力推广新型功能性、增效肥料。
三是“改”,改进方式减量增效。改进传统的表施、撒施、大水冲施等施肥方式,研发先进适用的施肥设备,推广应用种肥同播机、侧深施肥机等高效施肥机械,配套缓控释肥料和专用肥料,转变传统施肥方式,减少化肥用量。
四是“替”,多元替代减量增效。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,推进增施有机肥、种植绿肥、秸秆还田、生物固氮等多元替代化肥方式,推动有机无机结合。通过耕层调控、微生物活化等技术,激发土壤养分有效性,替代化肥投入。
五是“管”,科学监管减量增效。健全覆盖肥料生产、使用、监管全链条的制度标准体系,建立健全主要农作物氮肥施用定额,推行施肥定额制、台账制管理,分区域、分作物、分农时制定科学施肥指导意见,引导农民把施肥量控制在合理区间。
(二)区域措施
东北地区。施肥原则:限氮、限磷、控钾,补充钙、镁、硫、锌、硼、钼等中微量元素肥料。主要措施:实施秸秆还田和粮豆轮作,增施有机肥;推广机械深施技术,适时适量追肥;在土壤水肥保持能力强和地膜覆盖种植区,推广一次性施肥技术;风沙土、酸性土区域补施钙镁肥,土壤pH值高、产量水平高、缺锌区域增施锌肥,长期施用氯基复合肥区域适当改施硫基复合肥或含硫肥料;玉米推广高效缓控释肥料深施和水肥一体化技术,水稻推广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,适量增施硅肥,大豆、花生推广接种根瘤菌剂,增施硼、钼等微量元素肥料。
华北地区。施肥原则:减氮、控磷、稳钾,补充硫、镁、锌、铁、锰、硼等中微量元素。主要措施:开展周期性深耕深松和保护性耕作,实施小麦、玉米秸秆还田,合理调控钾-6-肥用量;大力推广配方肥和增效肥料,加强小麦水肥耦合、氮肥后移和“一喷三防”全程配套,提升玉米种肥同播作业质量,注重周年磷肥调控;大豆、花生推广接种根瘤菌剂,增施硼、钼等微量元素肥料;蔬菜、果树强化有机无机配合,推广机械施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,控制化肥用量;施用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,发展果园绿肥,改善土壤理化性状。
长江中下游地区。施肥原则:分区控肥、调优结构,适量减氮、控磷稳钾,优化运筹、调整形态,补充硫、锌、硼等中微量元素。主要措施:试行氮肥定额制、施肥台账制;大力推广作物专用肥、配方肥、水溶肥、有机无机复混肥等新型肥料,提高机械深施、秸秆还田、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到位率;在适宜区域发展冬闲田绿肥,推广果园、茶园绿肥种植;油菜基肥深施或种肥同播,适量补充硼肥;注重农机农艺融合,发展轻简化施肥配套技术,设施农业、果园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。
华南地区。施肥原则:稳氮为主、兼顾减量,减磷补钾,补充钙、镁、锌、硼等中微量元素。主要措施:试行氮肥定额制;大力推广缓控释肥、水溶肥、微生物肥等新型肥料,提高配方施肥、机械深施、秸秆还田、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到位率;注重利用钙镁磷肥、石灰、白云石粉、含硅碱性肥料等改良酸化土壤,在适宜区域发展冬闲田豆科绿肥;注重农机农艺融合,发展轻简化施肥配套技术,设施农业、果园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。
西南地区。施肥原则:减氮、减磷、调钾,配合施用镁、硼、锌、铁、钙等中微量元素。主要措施:粮食作物大力推广配方肥、专用肥等高效新型肥料,提高测土配方施肥、机械深施和秸秆还田技术到位率,恢复发展冬闲田绿肥种植;蔬菜、果树注重有机无机配合,合理施用有机肥料,发展果园绿肥种植,注重应用新型肥料,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,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,全面控制化肥用量;注重利用钙镁磷肥、石灰、含硅碱性肥料等改良酸化土壤。
西北地区。施肥原则:以水定产、测土施肥,稳氮、控磷、调钾,合理配施硫、锌、硒、钼等中微量元素。主要措施:大力推广缓控释肥、水溶肥、微生物肥等新型肥料,提高测土配方施肥、机械深施、水肥一体化和秸秆还田技术到位率;实施保护性耕作、秸秆还田和绿肥种植,增施有机肥,改良盐碱地和沙化土壤;在雨养旱作区推广缓控释肥料和配方肥,扩大机械深施面积;在灌溉区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,推广作物专用肥,控制氮肥磷肥用量。
四、重点任务
(一)测土配方施肥提升行动。强化技术创新和推广服务,打造测土配方施肥升级版,促进深化提升和推广落地。打基础。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,持续开展施肥情况调查、营养诊断、田间试验等基础性工作。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管理与应用,及时更新施肥参数,修订养分丰缺和施肥指标体系,精准制定肥料配方。强服务。创新高现代营养诊断技术,应用移动互联等手段强化信息服务。探索作物专用肥套餐制配送、植物营养全程化管理、智能配肥“云服务”等一体化模式,提升服务能力。促落地。深入开展农企合作,有效联结肥料生产企业、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,鼓励和引导肥料生产企业按肥料配方生产配方肥、作物专用肥,探索公益性与经营性融合互补的服务模式,促进配方肥落地。
(二)“三新”集成配套落地行动。结合绿色高产高效创建,集成推广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,减少化肥用量,提高利用效率。新技术。强化土壤、肥料、作物三者协同,实施养分综合管理,因地制宜推广营养诊断、根层调控和精准施肥等技术,实行有机无机配合,促进养分需求与供应数量匹配、时间同步、空间耦合。新产品。加强绿色投入品创新研发,引导肥料产品优化升级,积极推广缓控释肥料、水溶肥料、微生物肥料、增效肥料和其他功能性肥料,准确匹配植物营养需求,提高养分吸收效率。新机具。推广应用种肥同播机、机械深施注肥器、侧深施肥机、喷肥无人机、水肥一体化设施、有机肥抛洒机等高效机械装备,减少化肥流失和浪费。
(三)化肥多元替代推进行动。统筹利用有机肥资源,鼓励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,推动有机无机结合。种养循环。以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为突破口,开展种养对接,以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为原料堆沤有机肥,就地就近还田利用,-9-因地制宜推广有机肥、生物有机肥、有机无机复混肥等,促进有机无机结合。绿肥种植。在光热和水资源适宜的区域,大力发展绿肥种植和果园生草,采取自然覆盖、刈割覆盖或翻压还田等方式,增加土壤有机物质投入。秸秆还田。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,通过覆盖、翻压、堆沤、生物反应堆等方式还田利用。合理轮作。优化种植制度,推广花生、大豆等豆科作物轮作、间套作,接种根瘤菌剂,促进生物固氮。
(四)肥效监测评价行动。构建施肥效果监测评价体系,科学评价化肥减量化成效。布网点。以种植大户、家庭农场、专业合作社等为对象,建立农户施肥情况调查点和肥料使用效果监测点,创新数据采集手段和机制,开展调查监测,掌握一手数据。建平台。搭建科学施肥数据管理平台,在深入挖掘农户调查、测试化验、田间试验、效果监测等数据基础上,系统整合化肥生产流通等相关信息来源,实现多源数据融合分析,为科学施肥“云服务”提供支撑。评效果。优化评价参数,建立部省两级评价指标体系,科学确定评价方法,客观评价化肥减量化效果。
(五)宣传培训到户行动。强化肥料知识与施肥技术宣传培训和推广,促进科学使用。技术培训。组织开展“百县千乡万户”科学施肥培训行动,采用国家、省、市、县农技推广部门四级联动,科研教学、行业协会、肥料企业三方互动的方式,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。指导服务。发挥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和省级专家团队技术支撑作用,组织开展“百名专-10-家联百县”科学施肥指导行动,强化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、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指导。宣传引导。开展科学认识化肥作用、促进绿色发展专题宣传,编印科学认识化肥挂图、化肥合理使用手册、有机肥料施用指南等资料,征集总结化肥减量化典型案例,在平面媒体和新媒体集中报道,用真实案例提升宣传效果。
五、保障措施
(一)加强组织领导。农业农村部成立由部领导任组长的化肥减量化行动协调指导组,部内有关司局和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,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具体工作。各省(区、市)成立由省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推进落实领导小组,加强协调指导,推进各项措施落实。
(二)压实工作责任。落实“部门指导、省负总责、县抓落实”的责任机制,层层落实属地责任,将化肥减量化的主要任务分解到年度,细化到重点区域和主要作物,上下联动,多方协作,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。
(三)强化法制保障。开展肥料立法调研,积极推进肥料领域立法。推动肥料管理衔接,有效串联起肥料生产、登记、经营、使用和监督管理各个环节,构建科探索建立粪肥科学还田利用长效机制,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。
(四)加大政策扶持。加强与财政、金融、科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,建立健全化肥减量化稳定投入保障机制,支持-11-探索建立粪肥科学还田利用长效机制,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。
(五)强化科技支撑。发挥教学科研机构、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技术、产品和信息优势,组织开展绿色投入品、新型施肥技术等研发创新,集成一批技术模式,加快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和成果转化应用。
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
推进农药减量化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、加快农业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要求,也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。为贯彻落实《“十四五”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》《“十四五”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》要求,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,特制定本方案。
一、现状和形势
农药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,对防治农作物病虫害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用重大,但不科学、不合理使用也会对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。2015年以来,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全国农药使用量连续6年呈下降趋势,“十三五”期间年均农药使用量(折百量,下同)27万吨、比“十二五”期间减少9.4%,2021年农药使用量24.8万吨、比2015年减少16.8%;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6%、比2015年提高23个百分点;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2.4%、比2015年提高9.4个百分点。同时,农药品种结构不断优化,全国登记的低毒微毒农药占比达85%以上,高活性和环保型新品种市场份额逐年增大。在有效防控农作物病虫危害、保障粮食连年丰收的同时,实1现了农药减量预期目标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农业发展进入加快全面绿色转型的新阶段,对农药减量增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。既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,又要推进化学农药减量,迫切需要强化科学合理使用,提高农药利用效率;守护好人民群众“舌尖上的安全”,迫切需要建立农药使用监管制度,规范农药使用行为;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,持续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,迫切需要转变过度依赖化学农药防病治虫方式,大力推进绿色防控,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、可持续治理。面对这些新形势、新要求,必须加大工作力度,采取综合措施,扎实推进化学农药减量化工作。
二、总体要求
(一)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坚持“预防为主、综合防治”方针,加快转变防控方式,突出主要作物、重大病虫、重点区域、关键环节,强化技术集成创新,形成环境友好、生态兼容的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,加强监测预警,大力推进绿色防控、统防统治,强化科学安全用药指导,在有效控制病虫灾害、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基础上,努力实现化学农药减量化目标。
(二)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减药与保产统筹。着力提高病虫害综合防治水2平,做到防效不降低、减药不减产,统筹推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与农药减量增效。二是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。着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全程绿色防控和科学安全用药,在保障农业生产数量安全的同时,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的提升,减少农药残留污染。三是坚持生产与生态协调。着力减少农药对环境和有益生物的不良影响,在有效防控病虫害、护航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同时,更加注重农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。四是坚持节本与增效兼顾。着力优化防控技术,集成推广简便易行、成本适度、防治有效的技术模式,更加注重减药节本和增产增效的有机统一。
(三)目标任务到2025年,建立健全环境友好、生态包容的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,农药使用品种结构更加合理,科学安全用药技术水平全面提升,力争化学农药使用总量保持持续下降势头。
化学农药使用强度:水稻、小麦、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化学农药使用强度(单位播种面积化学农药使用折百量,下同)力争比“十三五”期间降低5%;果菜茶等经济作物化学农药使用强度力争比“十三五”期间降低10%。
病虫害绿色防控:不断优化综合防治技术措施,提高天敌昆虫、生物农药、理化诱控产品使用量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5%以上。果菜茶优势产区生产基地、绿色农业产业园区基本全覆盖。
病虫害统防统治:创新防治组织方式,水稻、小麦、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%以上。粮棉油糖等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示范片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基本全覆盖。
三、技术路径
根据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,坚持分类施策、标本兼治、综合治理。重点在“替、精、统、综”四个方面下功夫。
一是“替”,即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、高效低风险农药替代老旧农药,高效精准施药机械替代老旧施药机械。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和活性高、单位面积用量少的高效低风险农药及其水基化、纳米化等制剂,淘汰低效、高风险农药品种;推广应用高效节约型施药机械,逐步淘汰老旧施药机械,提高农药利用效率。
二是“精”,即精准预测预报、精准适期防治、精准对靶施药。加强农作物病虫害自动化、智能化监测预警,提升精准预报能力和水平;加强抗药性监测治理,推行对症选药、轮换用药、适期适量用药;推广靶标施药、缓释控害、低量喷雾等高效精准施药技术,提升防控效果。
三是“统”,即培育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,大力推进多种形式的统防统治。加大力度扶持发展一批装备精良、技术4先进、管理规范的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鼓励开展全程承包、代防代治等多种形式的防控作业服务,推进防治服务专业化。推动农机农艺融合,创造利于高效植保机械作业的农田环境条件,促进统防统治规模化发展。四是“综”,即强化综合施策,推行农作物病虫害可持续治理。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,转变过度依赖化学农药的防治方式,因地制宜集成推广生态调控、免疫诱抗、生物防治、理化诱控、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措施,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。同时,加强农药经营环节监管,严厉查处违规销售禁限用农药和误导生产者用药行为。
四、重点任务
(一)病虫监测预报能力提升行动。聚焦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和经济作物常发病虫害,推进监测预报信息化、智能化、可视化。加密布设基层监测站点。在重大病虫害发生源头区、迁飞过渡带、重发区和边境高风险区加密布设监测站点,增配自动化、智能化监测设施,提升实时监测、持续追踪和早期预警等末端发现能力。加快信息化技术应用。加强“互联网+”、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研发应用,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,实现数字化监测、网络化传输、模型化预测,提高病虫情自动感知能力。推进精准预测预报。完善测报技术标准体系,规范监测调查和预报发布行为,建立定期会商机制,准确研判发生态势,提高指导防治的时效性和准确性。
(二)病虫害绿色防控提升行动。立足农药减量增效,分区域、分作物建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,加速集成推广应用。充分利用生态调控措施。优化作物布局,因地制宜推广抗性品种、健康栽培、轮作倒茬、深耕除草等农艺措施,控制病虫害发生。大力推广生物防治。推广应用天敌昆虫、植物源农药、微生物农药和发酵生物农药,逐步降低化学农药使用强度。合理采用理化诱控技术。采用灯诱、性诱、色诱、食诱等诱集技术,推广地膜覆盖除草、防虫网避害等措施,减少化学农药使用。推行科学安全用药。推广防效好、用量少的高效低风险农药,指导轮换用药、交替用药及遵守安全间隔期用药,提高农药使用效果、效率。强化示范引领。按照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60%以上的标准,建成500个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,示范引领、辐射带动绿色防控大面积推广应用。
(三)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推进行动。扶持发展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,大力推进统防统治,加快转变病虫害防治组织形式。培育专业化防治组织。在粮棉油糖主产区、果菜茶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,培育一批装备精良、技术先进、管理规范的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加大购买服务等项目资金支持力度,发挥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防病治虫主力军作用。打造统防统治百强县。在水稻、小麦、玉米、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主产区,按照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50%以上的标准,建成300个统防统治百强县,引领统防统6治规范化、规模化发展。提升统防统治水平。创新服务方式,推广应用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和精准施药技术,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,提高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。
(四)农药使用监测评估行动。构建农药使用监测、评估支撑体系,制定监测评估办法,为化学农药减量使用提供科学依据。布局监测站点。以粮食主产区和经济作物优势区为重点,建立一批农药使用监测站点,系统开展农药使用种类、使用量、使用强度、包装废弃物等监测。建立评估机制。明确农药使用评价指标,定期分析、研判农药监测数据,科学评估防病治虫效果、保产增收作用。构建监管平台。建立农药使用监测数据报告制度,优化农药统计方法,逐步建立农药使用数据监管平台,为农药科学使用、安全使用、减量使用提供支撑。
(五)安全用药推广普及行动。强化农药安全使用知识普及推广,提高农药科学使用水平,促进减量使用。加强宣传培训。持续推进“百万农民科学安全用药培训”活动,利用广播、电视、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农药使用知识。加强技术指导。组织专家深入一线开展巡回指导和技术培训,解决农药使用技术难题,提高技术到位率和用药水平。探索农药安全使用指导员制度。在果菜茶优势产区、粮食主产区,开展农药安全使用指导员试点,指导农民科学选药、精准施药、安全用药,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,降低农药(六)农药使用监督管理行动。推行农药经营标准门店建设,提升农药经营服务水平,依法依规加强农药生产经营使用监管,规范农药经营和使用行为。建立农药使用档案。以农产品生产企业、专业合作社、生产基地、种植大户等为重点,推行落实农药使用档案记录,如实记载农药使用种类、用量、时间、地点等信息。加强农药溯源管理。扩大农药经营标准门店试点,严格落实农药经营门店购销台账记录和限制性农药实名制购买制度,建立农药大数据平台,实现农药销售和使用可追溯。强化农药执法监督。加强农药质量抽检和市场检查,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违规生产经营和使用农药行为。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,稳步提高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。
五、保障措施
(一)强化组织领导。农业农村部成立由部领导任组长的农药减量化行动协调指导组,部内有关司局和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,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、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负责具体工作。各地要强化属地责任,农业农村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、组建专班专人推进落实,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行动方案,细化工作措施,推动工作落实。(二)强化政策支持。加强与发展改革、财政、金融、科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,积极争取各方政策支持,建立健全农药减量化稳定投入保障机制,加强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8投入,强化病虫监测预警经费保障,大力推广绿色防控、统防统治、科学用药,促进农药减量增效。
(三)强化科技支撑。坚持问题导向、目标导向,对生产亟须关键技术问题,开展“揭榜挂帅”和联合攻关,加强绿色农药新品种的创新创制。分区域、分作物成立专家组,充分发挥科研教学推广等专家的支撑保障作用。引导教学科研机构、农药械生产企业和行业协会(学会)发挥技术、产品和信息优势,强化新产品、新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。
(四)强化宣传引导。充分利用广播、电视、报刊、互联网等媒体,广泛宣传化学农药减量化对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、提高农产品质量、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和意义,争取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,农业生产者的配合和参与,营造全社会推进农药减量化良好氛围。
农业农村部
2022年11月16日